推荐新闻

 

    1

    轻工学院举行2019年“...

    2

    “榜样的力量”——企...

    3

    加拿大倪永浩院士为轻...

    4

    我院举行企业导师聘任仪式

    5

    我院与深圳市世格赛思...

    6

    斯塔尔公司来学院进行...

    7

    我院举行“励志立学”...

    8

    2019第10届中国印刷与...

 

 

 
 
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首页>>党群工作>>网络党校>>正文
供给侧发力,一场改革硬仗(二) ——《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
2018-05-05 21:51 〔美〕罗斯·特里尔 主编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文章热度:)

  新常态要求新思路,供给侧改革走上前台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由此迅即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最热门词汇。

  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专题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习近平在讲话中首次详细论述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随后,中国的“两会”代表、委员在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都不约而同将聚焦点放在“供给侧改革”上。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应重点关注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两句话:一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二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来自结构而非总量,如果中国继续扩大投资等需求端政策,不仅效用递减,对结构性调整也会产生拖累。

  由此可以看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在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后,就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出的具体作战路线图。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陈林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的需求侧问题固然存在,也是重要的,但更多的是短期问题。立足长远,主要应从“供给侧”着力。在需求刺激的经济政策成为世界性顽症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断历久弥新,发人深省。而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历史与现实。

  经济新常态必然要求经济思想出现新范式,“习近平经济学”由此应运而生。

  “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经济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与过去30多年的正式告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新常态下经济思想的重大选择。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按照过去的老路只有死路一条,如何破局?我们期待‘习近平经济学’的发力。”经济学家、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从注重“需求端”到注重“供给端”,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转变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要实现突破,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所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发力方向的“习近平经济学”,不仅是对传统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超越和发展,更是对大国经济振兴的理论创新。曾长期担任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贾康认为: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要追求“追赶—赶超”、后来居上的现代化。过去我们更多依靠“后发优势”,现在必须努力转为更多争取供给侧发力的“先发优势”,这样一个大思路定位必然是守正出奇,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在政府职能方面有意识地把总量型需求管理与结构型供给管理相互结合,特别是把理性供给管理作为“十三五”及中长期中国经济升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并紧密结合“有效制度供给”这一改革的关键同步推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